400-996-1215

服务热线(早9:00-晚23:00)
首页 >  心理资讯 >  心理热评

南宁心理咨询 | 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培养出有心理疾病的孩子?

2023-12-14次阅读

最近Netflix推出了一部新剧——《精神病房也会迎来清晨》。

从剧名就可以看出,剧情是围绕精神病院展开的。值得一提的是,剧里每一集都介绍了一种心理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社交恐惧症、恐慌症、妄想症……

那些在人们眼里或陌生或熟悉的病症,在剧里有了更具象化的表达。一种病症的背后,同样也是一个人苦难挣扎的一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第一集中的患者故事。

吴莉娜,名牌大学毕业,拥有体面的家世和学历背景,住着豪宅,嫁给了法官丈夫,在外人眼里,她是人人都羡慕的人生赢家。

直到有一天,她开始变得不太正常——整天尾随一个男酒保,把他臆想成自己的情人,不仅短信轰炸对方,还跟踪骚扰。

情绪激动的时候,她甚至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脱光衣服跳舞,人们骂她“疯子”,她却在这种疯狂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莉娜的母亲为女儿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也非常担忧,在未告知女婿的情况下,悄悄把女儿送到了精神病院。

 

1.什么都有了,就不会得心理疾病吗?

经过医生诊断后,莉娜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这是一种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情感障碍,患者被反复的、无法自控的情绪所折磨,常常会感到痛苦不堪。

躁狂发作时,双相患者会变得非常热衷于社交,滔滔不绝地与人交谈,话题转换也变得迅速,精力异常充沛,甚至伴随有疯狂消费等症状;

抑郁发作时,双相患者又会表现得情绪非常低落,言语活动也随之减少,整个人陷入一种颓废、迟钝的状态中。

面对女儿的病,莉娜的母亲十分不解。

因为在母亲眼中,莉娜的人生是完美而璀璨的,她聪明美丽,大方得体,家境出众,婚姻也幸福,为什么还会得心理疾病?

剧中也通过女主角之口,问出了母亲乃至是观众的这一疑惑——“她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到底是缺了什么才让她生病?”

而精神科医生的回应则更引人深思:“生活应有尽有的话就不会有精神疾病吗?反过来说,缺乏什么的话就会生病吗?”

和身体上的疾病不同,心理疾病无关身份地位、家世背景、学历高低,只要是人,都随时有可能变得软弱。

换言之,不是锦衣玉食就不会生病,心理疾病离我们每个人都并不遥远。

 

 2.“包办人生”之下,被压抑的自我

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看到了更多关于莉娜的过往经历。

从小到大,她吃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甚至嫁什么人,都是由母亲一手安排,以至于她43岁了,连咖啡都不会点,因为不确定自己喜欢喝什么。

而每次她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时,都会听到别人这样回应:像你这样的条件,到底还有哪里不满足?

只有她自己知道,光鲜外表、精致生活的内里,早已开始慢慢腐烂。

在母亲的控制下,她几乎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继而渐渐地失去了自我。

她渴望自由,脱光身上的衣裳,就好像能摆脱母亲对她人生的束缚;

她想要反抗,追寻认定的爱情,就好像能为被框住的人生破一道口。

剧中用“一盒葡萄”为导火索,让母女之间的冲突得以进一步凸显——母亲每次来探望女儿都会带一盒进口的葡萄,她以为女儿爱吃。

但莉娜其实根本不喜欢葡萄,只是她不再有勇气对母亲说出直接拒绝的话,最终,在护理师的鼓励之下,她再一次鼓起勇气,拒绝了母亲递来的葡萄,累积的情绪也一并爆发——

“我这一辈子都顺从了你,可是妈妈,我为什么病得这么厉害?我为什么这么不幸?”

“我迷失了自我。不,应该说,我从来就没有机会成为过我自己。我到底是谁?”

“我和妈妈在一起并不感到幸福。”

有些父母总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逼迫子女去做一些本不愿意做的事情。其实孩子也明白父母的心意,可每个人的人生,幸不幸福都是自己说了算,并不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就能过得轻松一些。

旁人再怎么羡慕,只要自己不喜欢,那这些加诸在她身上的东西,于她而言就没有任何价值。

幸福哪有那么复杂?可以随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幸福。

 

3.父母的控制欲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听过一个青少年来访的故事。

他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他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母亲为了让他专心学习,会过问他所有的事情,为他安排好一切,乃至直接帮他做决定。

每当他想要为自己争取选择的权利时,父母就会说:“你还小,我们都是过来人,听我们的,你才能少走点弯路。”

虽然不满,但他一路的升学经历也不负众望,直到高二那年,他开始出现失眠、心烦、易激惹的情况,一连考砸了两门功课,让从不动手的父亲打了他,而情绪激动的他则砸坏了家里的大半物品。

也是那一年,他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在心理咨询室里,他对咨询师这样说:“我觉得我的父母从来没有好好看看我,把我当成一个人来对待,他们更像是在培养一个学习机器。”

面对这些事无巨细的关心,面面俱到的安排,看似为孩子好的心意,孩子们所感受到的,也许只是沉重的负担。

很多孩子表面上顺从父母,其实内心已经非常压抑,积攒了太多愤怒的情绪。当痛苦积累到一点程度,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也将引爆他们的情绪。

这些自主感被剥夺的孩子,倘若无法攻击父母,就会攻击自己:我把我自己毁了,就跟你两清了。

这种“哪吒剔骨式”的应对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见,比如:

在教室玩扑克被请家长的孩子,因为母亲的两耳光,冲动地从5楼跳下,不治身亡;

跟同学闹矛盾被妈妈在车上训斥的孩子,从车里毫不犹豫地冲出,跳桥身亡……

这些孩子用一种惨烈自毁的方式,试图从父母那里扳回一局,试图让父母承认——你错了。

 

写在最后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父母自以为在努力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可实际上只是在努力教育出一个你认为优秀的孩子。

就像剧中女主角说:“我以前也觉得听妈妈的话会过得比较轻松。但您知道什么时候我最爱我妈妈吗?不管我做什么,她都相信我会做好而且支持我的时候。”

作为子女,比起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实更希望父母能相信自己,支持自己。

这句话同时也触发莉娜的母亲做出了改变。

故事的最后,莉娜看着不单单只有葡萄的水果盒,终于发自内心地笑了。

人与人之间产生交集后,难免会互相影响。我们有时让对方难过,有时让对方痛苦,有时还会让对方生病。

当我们向平静的水面抛出一颗小石头,本想让自己改变,但石头激起的涟漪不仅会向自己而来,也会朝对方而去。

是人使人生病,也是人使人好起来。

不妨勇敢迈出改变的第一步,真正在乎你的人,在感受到你的变化之后,也会愿意为了你而改变。

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