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96-1215

服务热线(早9:00-晚23:00)
首页 >  心理资讯 >  青少年

南昌心理咨询 | 家有“小火山”?如何应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2023-12-19次阅读

前几天,我带5岁的儿子去邻居家蹭饭。

正好他们家也有一个年岁相仿的男孩,便安排孩子们在房间里一起玩,家长们则在客厅里做饭、聊天。

过了一会儿,突然听到房间里传来一阵吵闹和尖叫声,家长们闻声连忙跑过去。

原来是两个孩子争抢一个遥控汽车玩具,情绪太激动,直接就扭打起来了。

相信有孩子的家庭,多多少少都有发生过类似的问题。

孩子在3~6岁这个阶段,与同龄人相处时,常常会发生冲突。

有的孩子甚至在学校里也到处惹是生非,不是和这个小朋友闹矛盾,就是推了另一个小朋友,很是让人头疼。

在心理学上,我们管孩子的这种行为叫做儿童攻击性行为,即儿童对他人采取的任何形式的、有目的的伤害行为。

一般来说,攻击性行为既可以表现为语言攻击,也可以表现为身体攻击

女孩一般用语言攻击居多,如骂人、嘲讽、诽谤等;男孩则用身体攻击居多,如打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

那么,作为家长,面对这样充满攻击性的“小刺头”和“小火山”,到底应该如何应对?

 

1.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要想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我们就需要先了解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神经系统发展不完善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尤其是负责掌管决策、调节情绪的大脑前额叶还未发育完全

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哪怕没有坏心思,也容易发生冲动的行为,伤害到他人。

(2)教养方式的不当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在家里,父母经常用严厉甚至暴力的方式来教育子女,那在这种教养方式之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攻击性倾向和行为。

(3)媒体暴力的泛滥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哪怕放假也抽不出时间陪伴孩子,为了让孩子能够老老实实玩自己的,可能就会直接让给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等电子产品。

这个举动本身问题并不大,但家长们可能太疏于了解孩子们看的都是什么电视、刷到的都是什么视频了。

媒体传播的信息往往未经筛选,良莠不齐,一些专为儿童设计的动画片中,甚至还存在很多暴力行为。

如果孩子们在电视上、在短视频里看到的,都是这种暴力行为,那么他们可能就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就算我把人从楼上推下去,也没有关系,压根不会造成什么伤害。

接收过多的暴力信息,孩子们就会潜移默化地在生活中也倾向于用暴力解决问题。

(4)在环境中有样学样

心理学家班杜拉曾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性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儿童初初来到世界上,就好比一张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白纸。

他们时时刻刻都在通过观察、模仿他人来进行学习。

比如,我们会发现,如果父母经常在交流中无意识夹带脏话,其孩子也容易满嘴脏话。

社会是个大染缸,孩子的是非鉴别能力又很差,如果家长不加以正确引导,孩子们就容易习得攻击性行为,造就不良的行为特征和人格类型。

 

2.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

(1)别急着教训,先了解原因

大部分的小孩子都没有什么坏心思,因此,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不应不分青红皂白就教训孩子,而是要先了解事件的过程。

如果在了解完原因之后,发现的确是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对,当然要予以惩罚教育。

但如果孩子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得已才做出了攻击行为,就不能只顾着惩罚孩子。

这样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委屈,同时也会让他变得懦弱,或者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更多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此外,在询问事件起因和经过时,也要避免使用质问、指责的语气。

尽量采用安抚式、引导式的问话方式,如“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妈妈还不太清楚,你讲给妈妈听好不好?”

(2)帮助孩子审视自己的行为

如果家长在事件发生的现场,观察到孩子的攻击行为时,应立即制止孩子,但不用着急劝和或把孩子带到一旁进行教育,可以先问问孩子:你在做什么?

通过这种问话方式,让孩子意识到当下的情景,他的动作,对方的反应等。

很多时候,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在情绪失控情况下的无意识举动,而我们需要让他的“无意识”变得“有意识”。

等到他察觉到自己当下的行为时,才能有机会让他意识到这种行为不妥,才能引导他进行修正。

同时,对于每次的攻击性行为,建议家长都引导孩子进行复盘:

当时发生了什么?

你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

是什么让你产生了这种感受和想法?

如果你打了别人,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3)采用合理的惩罚制度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些家长在孩子犯错之后,总觉得孩子还小,就算了吧,长大了都会好的。

但其实,恰恰因为还小,才更应该让孩子明白犯了错要接受惩罚的道理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说过:“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因此,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手段作为惩罚。

比如,取消孩子喜欢的一项活动/零食,用这样的方式向孩子传达: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会得到惩罚的。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对孩子采取体罚或“以暴制暴”等方式

不要让暴力在教育中循环,从而得到强化。

(4)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曾听过这样一个说法,说希特勒如果是当着所有犹太人的面,直接按下一个按钮,就可以让犹太人痛苦死去,他大概也不会亲自按这个按钮。

虽然荒谬,但这种说法恰恰反映了人类同理心(共情)的强大力量。

心理学的研究表示,共情能力正常的攻击者如果亲眼见证受害者的痛苦,往往会停止攻击。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是一种有效减少攻击行为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多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导孩子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体验另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伤害。

总之,当发现孩子有攻击性倾向时,家长要予以正确地引导和干预。

对于攻击倾向较为严重或年龄较大的孩子,如果采用上述几种方法,依然无法改善情况,请记得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没有毫无理由的坏脾气,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攻击行为,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和耐心,必要时求助于专业人士,他们才能成长为温和友善的好孩子。

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