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96-1215

服务热线(早9:00-晚23:00)
首页 >  心理资讯 >  情绪

合肥心理咨询 | 拒绝「精神内耗」,从这三点开始

2024-07-01次阅读

最近几年,“精神内耗”这个词很火。
面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纷纷扰扰的信息,我们都容易陷入某种焦虑和虚无感中。
但真正困住我们的,并不是外界的束缚和压力,而是我们自己不肯放过自己。
精神内耗,就像一场发生与自我的战争,自己与自己较劲,不管输赢,从内到外都疲惫不已。


在《从内耗到心流》一书中,作者杨鸣提到了精神内耗者的四个特点:
完美主义和强迫倾向:对自己期待过高,总纠缠于细节,要么过度行动,要么迟迟不行动;
总将焦点放在不可控的结果上:纠结于过去和未来,一直逃避现实;
高敏感、低自尊:过度在意他人言行,总觉得与自己有关,陷入猜疑却又不敢去当面确认;
高压力、低欲望:找不到压力源,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过度思虑,刻意压抑正常的需求。
面对以上四点,你是否也“中枪”了?要怎么做才能摆脱精神内耗呢?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下面这三个小建议或许可以帮助你。

01 不再过度负责
来访者晓晓感觉自己最近进入了职业倦怠期。
她已经是公司里非常尽责的老员工了,为了避免工作不出错,她仍然会反复检查和确认细节。
领导和同事对她的评价都是“很负责”、“很靠谱”,交给她的任务从来不需要担心,因为她总能按时且高质量地完成。
也因为责任心太强,工作常常让她感觉精疲力竭。


尤其是团队工作,明明自己付出得最多,其他人都在“搭便车”,最后论功劳、谈升职加薪却没有她的份。
这让她很委屈,一度也想像其他同事一样躺平,不对每个项目全力以赴,做到及格线就算完事。
但她过不去自己心里的那道坎,以及格线为目标做出来的东西总让她感到不满意,甚至恶心。
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不少像晓晓这样责任心很强的人。
过度负责的人,往往容易精神内耗,把自己活得很累。
TA们不允许自己表现得不好,不允许自己辜负他人的期待,因为这会让TA们感觉自己是个糟糕的人,而TA们对这个结论感到害怕。
其实,过度负责的人,能力也会比普通人强很多,只是TA们过于关注自己没有做好的部分,持续处在不自信的状态。
尝试过一天丢掉责任感的日子吧!
在这一天,任何事都只以完成为目的,做到你心中的60分就足够了。
犯错也可能会发生在这一天,请允许它出现,然后你会发现,即便你只做到60分,也没什么可怕的事情会发生。

02 不拿别人的错惩罚自己
经典名著《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林黛玉生病了,在房中休息时,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嚷道:
“你这个不成器的小蹄子,你是一个什么东西,整天跑到这院子里头混搅……”
内心敏感的林妹妹一听,就感觉对方是在指桑骂槐地教训自己赖在贾府,于是她委屈地哭晕了过去。
而事实上,吵嚷的那人只是在教训自己的外孙女。
太敏感的人就是这样,别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高敏感者心绪难安。


TA也许半夜躺在床上,心中都还在复盘之前发生的事情:
“白天是我说错话了吗?”
“为什么TA是那个表情?”
“TA是不是挺烦我的?”
就像网上有个段子说:
“如果被别人骂了一句,但是脑子里这件事情回想了一天,就等于被别人骂了一整天。”
消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情绪,盲目地去揣测对方的想法,把别人的问题归因于自己身上,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精神内耗。
反观前段时间上过《乘风》综艺的女明星——郭碧婷,就因为她“不内耗”的心态,圈粉了无数网友。


在节目中,她被选为队长,但却没有人想要来她的队伍,这种情况下,换做是谁,大概都会觉得失落、尴尬。
但她没有,即便无人问津,即便网上嘲声一片,即便练习时常常是“拖后腿”的那个,她也没有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
当团队排练一团糟的时候,她还会安慰别人说:
“干啥事脸皮都要厚……要强是什么,厚脸皮比较要紧。”
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不活在别人的看法中,也不活在自己的内心戏中,也就少了许多苦闷和负担。

03 不为还没到来的事情发愁
我有一位时刻活在焦虑中的朋友,虽然她自己说是“居安思危”:
刚刚过30岁,她就各种做医美,怕自己断崖式衰老;
有一回孩子考试没考好,她就整天念叨孩子以后会不会考不上大学;
父母的身体出现一些小毛病,她就马上要安排他们去医院做全身体检……
明明事情都还没发生,但在她的想象里,似乎已经是一场注定要降临的灾难。
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曾经说过:
“所有的消极都是心理时间的累计和对当下的否定造成的。不安、焦虑、忧虑,一切的恐惧都因过度关注未来而引起。”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恐惧,都来源于我们的想象。
我们所恐惧的并不是事情真实的样子,而是它投射在我们心上的影子。


归根结底,所有无法接受现状,又没办法往下个阶段去的人,都在内耗。
不妨如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所说:
“去做一些新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建立起跟世界、社会以及各种人之间真实的、丰富的联系。”
乾坤未定时,我们全力以赴;尘埃落定时,也应坦然接受。

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