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96-1215

服务热线(早9:00-晚23:00)
首页 >  心理资讯 >  情绪

合肥心理咨询 | 武汉一研三学生留遗书后轻生:这研究生就非读不可吗?

2023-11-21次阅读

又一个研究生,自杀了。

1113日,湖北工业大学研三学生贺某请假回家后烧炭自杀,并留下一封千字遗书。

在遗书中,他提到自己有自杀的想法已经一年多了,原因是“理想破碎,信念崩塌”。

为何破碎?缘何崩塌?

他说,自己理想中的科研,是导师带着学生学知识、做实验、搞科研,没想到真实的导师只会搞钱、搞关系、压榨学生。

每月发200块钱,但每天要考勤3次,工作十几个小时,还要被安排处理各种杂务,跟进学不到什么东西的项目,加之发论文和毕业的压力,让他最后的心理防线也崩塌了。

近年来,研究生自杀的事件频频发生,而原因基本都与科研压力大、导师霸凌、延期毕业等相关。

大量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研究生在读研时都有过巨大压力,而这种压力和焦虑的精神状态如果无法排解和改变,随着时间的累积,就可能发展成心理问题,进而酿成新的悲剧。

 

1.读研之前,请先“祛魅”

决定保研或考研的人,常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选择继续读硕、读博的目的是什么?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但为了获得这张学历,你真的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如果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那么做科研就是研究生的天职。又或者,你所做的那一点点重复性论证的工作,根本连“科研”都算不上。

满怀期待考上研究生的你,可能将要面对的是: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日复一日地读文献和组会报告,憋不出个P的论文,想毕业没成果的尴尬,以及学术圈隐形的权力霸凌。

此外,同辈压力进一步放大了自我的焦虑——

往近看,课题组的同门都陆续有了自己的选题方向和实验数据,而自己还在诸多文献中苦苦挣扎;

往远看,同龄的朋友早已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家庭,买房买车,而自己每个月领着几百的工资,被一个又一个的deadline催促着,几乎没有生活可言。

科研的不确定性、毕业的压力、同龄人的比较、父母的期望……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的疏导方法,真的很难撑下去。

研究生的压力,可能来自读研期间的任何因素;但研究生的快乐与收获,却无一来自于读研本身。

 

2.当研究生成为另一个“岸”

其实,从决定读研到研究生毕业的这段时间,最开心的可能只有两个时刻——一个是知道自己考研上岸的时候,一个是拿到研究生毕业证的时候。

研究生期间的生活,就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里面的人却拼命想出去。

现在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前置,本科生硕士化,硕士生博士化。考研上岸以后,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停下休息了,而是另一个“内卷”征程的开始。

为了早日做出一点有价值的成果,发表几篇像模像样的文章,很多研究生都过着实验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

我们读研是为了寻求某种确定性,但往往又让自己陷入了另一种不确定性。

也不是没有给自己打过“鸡血”,告诉自己总会毕业的,即使课程糟糕,导师PUA,答辩敷衍,但只要做好自己的项目和论文,这个坎儿一定能过去的。

然而,一次次的失败、一团糟的数据、没有着落的论文,最终还是击败了每一个自我push的研究生。

“我们组还没出现过无法按时毕业的,为了不打破这个优良传统,那我消失好了。”

“你这样下去肯定延毕了,真丢人,几百万研究生,不缺你这么一个废物,去死吧。”

这是几年前大连理工大学一位自杀的研究生留下的遗书片段。

有时候,摧毁一个人的,不是突然的厄运,而是日子如钝刀割肉般日复一日的孤独和无望,直到再也支撑不住。

人们把考上研究生称之为“上岸”,可谁敢说研究生不是另一个“岸”呢?

山总是翻不完的。

别人或许懂你的心情,但他们也无法帮你什么,所有的关卡还得你自己去闯。

苦海无涯,只身泅渡。

 

3.如果成功太难,我祝你平安健康

回到文章开头的事件本身,有些人疑惑:都已经熬到研三了,为什么偏偏在最后关头选择了自杀呢?

倘若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我想他可能也曾担心无法按时毕业的后果,即便在遗书中他曾提到自己在读研期间收获了一群好友,可好友的关心也无法托住他下坠的、自认失败的人生。

现代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单一又功利,好像不成功就是失败,就是废物。

但是,成功和失败之间,其实还有第三种状态,这种状态叫做“普通人”。

在无数次的比较之后,不得不承认,我们大部分人都很普通。

所以,延期毕业不代表你毫无价值,没有科研天赋不是你的错,甚至从一开始就考不上研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努力生活,只是为了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要急着否定自己的能力,因为这世上多的是努力也没有结果的事。

不和外界他人比,只和过去的自己比,学会庆祝你的进步和成长,不管它多么渺小,这将有助于自信和状态的提升。

心理压力过大时,考虑给自己放个假。认真虽好,但偶尔我们也可以活得“糊弄”一点。

试着问问自己:能明天再做吗?能让别人做吗?能不做吗?

正如《及格家宣言》中所说:“在我们这个追求高分高成就的社会里,需要一点得过且过的及格主义来拨乱反正。”

此外,找到一些独立于学习和工作之外的兴趣,让更多的期待和盼头进入你的生活。

它可以是下周要去看的一场演出,明晚上映的一部电影,回宿舍后和朋友约着打的一盘游戏。

目前的研究显示,只要为一个愉快的事件设定一个日期,你大脑中的内啡肽水平就会提高27%。每当你想起这件事时,你的快乐就会增加。

最后,和家人、朋友保持一定频率的联系,多见见那些给你支持和能量的人。

如果实在没有这样的人,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在一个包容、自由咨询氛围中与你信任的心理咨询师探讨人生议题。

顺境时感受风,逆境时感受爱。

如果成功太难,我会祝你平安健康。

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