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96-1215

服务热线(早9:00-晚23:00)
首页 >  心理资讯 >  青少年

广州心理咨询 | 如何把孩子养成「边缘型人格」?你甚至只需要做到这一点……

2023-12-07次阅读

近日,一部重磅电影《涉过愤怒的海》再次引发了大众对原生家庭的热议。

影片中,渔民老金(黄渤 饰)为了供女儿娜娜出国留学,日夜忙于赚钱养家,却意外得知女儿身中17刀惨死日本的消息。

愤怒的老金就此踏上跨海寻凶之路,他怀疑女儿是被她的男友李苗苗所杀害,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真相,为女儿复仇。

而另一边,李苗苗的母亲景岚(周迅 饰)为了保下自己的儿子,一路冒着生命危险,不断包庇李苗苗潜逃。

真相就在老金的追逐、景岚的庇护之下一点点浮出水面,只是没想到,杀死女儿的17刀中,第一刀竟来自父亲老金……

 

1.只是愤怒、没有爱的“父亲”

在朋友眼中,老金是一个看似还不错的父亲。他离婚之后独自抚养女儿长大,拼命赚钱供女儿去日本留学,这些落在旁人眼里,都是对女儿的爱。

然而,这种爱是错位的,是角色赋予的,更是他表演出来的。

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他曾无数次被其他人拷问:你真的爱自己的女儿吗?

丢下尚且年幼的女儿,常年漂泊在海上,毫不惦记女儿独自在家是否会害怕。这,真的是爱吗?

孩子生死未卜的时候,还有时间在女儿大学门口自拍留念,甚至在看到女儿尸体后,第一反应竟然是呕吐。这,真的是爱吗?

在找寻真相的路上,为了手刃凶手,他把女儿被强奸的视频随便拿给别人看,以为是在讨回正义,实则又一次让女儿社会性死亡。这,真的是爱吗?

其实,老金也是现实中很多“父亲”的缩影——一个只顾着赚钱养家,吝啬于投入时间、精力和情感去养育孩子的传统父亲。

他们总以为只要自己提供物质条件,将孩子“喂大”,就已经尽了作为父亲的全部责任,孩子就能好好成长;

他们将孩子当成所有物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去爱,从不关心孩子的需求,也从来听不见孩子内心的声音。

当孩子被欺辱、被糟蹋、被杀害,作为父亲,他们必须讨个说法,但又是在为谁讨说法呢?说到底也只是为了他们自己的体面和尊严。

一如老金所表达的愤怒,其实不过是来自“我金陨石的女儿叫人糟蹋了,这在整个岛上都是个笑话”的屈辱感。

女儿就像他的私有财产,执着于为女儿报仇,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他对有人敢动自己私有财产的愤怒。

显然,他是个只有愤怒、没有爱的父亲,一次次地陷入自我感动、自我欺骗中,以为自己爱孩子,却总是罔顾孩子的需求,在很多个“自以为”的瞬间对孩子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小时候我们以为爱就是爱,长大后才发现,爱也有可能是一种误以为的假象。

 

2.病态渴求被爱的女儿

正因童年极度缺爱,成年后的娜娜对被爱有一种病态的渴求。

四处索爱的她,只因李苗苗在她生日的时候,随手送了一个草莓蛋糕,就疯狂地爱上了他。

他们在一起后,李苗苗经常会把娜娜的鞋扔出窗外,因为扔掉了她的鞋,娜娜就无法离开他。娜娜就在这种极端、激烈的爱情里,一次次地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是不会被抛弃的。

有一次,李苗苗正忙着打游戏,娜娜又缠着他上演扔鞋戏码,他厌烦了,随手一扔,却引得娜娜情绪失控、大声尖叫。

两人大吵,娜娜险些被李苗苗推下楼,她在挣扎中生出一种感觉:自己确实被抛弃了。

“扔鞋”的类似戏码,也在娜娜跟另一任男友恋爱时上演——她总是把自己的手偷偷放进冰箱冰上一会儿,然后钻进男友的被窝抱住他,让睡梦中的男友帮自己暖手。

这段恋情结束的导火索,是某一次她抱住男友时,男友没有像往常一样主动给她暖手,而是不耐烦地躲避着她冰冷的手。

因为从未被人爱过,小娜不懂得真正健康的爱是什么样的,她只能通过被扔掉的鞋子、被捂热的手来辨别这个男人爱不爱我。

不扔掉我的鞋子,就是不爱我;不为我捂热冰冷的手,就是不爱我。

在娜娜身上,我看到了缺爱的孩子身上的共性,他们缺失安全感,无法忍受被他人抛弃,只能用爱来确认自己是存在的,来感受自己跟外界的连接。

对于从来没有感受过爱的人来说,即便是不健康的关系,对他们而言,也是珍贵的,所以,他们卑微地乞求,掏空自己的所有,只为换取更多的水,来解被爱的饥渴。

 

3.一种易被忽视的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

因为原生家庭里爱的匮乏,娜娜对人性的恶意、对健康的关系都缺乏辨别能力,最终成为了一个没有爱的家庭的牺牲品。

也许有很多人都无法共情娜娜,只觉得她恶心、愚蠢、疯狂,但我想说,她只是病了。

娜娜的病,在心理学的概念里,叫做“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下简称BPD)。

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BPD患者常常会表现出9大症状

  • 极端的情绪波动
  • 害怕被遗弃或被单独留下
  • 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 不明确或者不断变换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识
  • 自我伤害的冲动
  • 自我伤害
  • 慢性的空虚
  • 爆发性的愤怒
  • 多疑或者与现实分离

毋庸置疑,在影片中,娜娜的角色形象简直就是照着BPD人格的模子刻出来的。

她情绪敏感而剧烈,上一秒还笑嘻嘻的,下一秒就突然变得狂躁、大喊大叫。

一方面,她对“被抛弃”有着深深的恐惧,另一方面,她又频繁变换工作、爱人,时而自我感觉良好,时而厌恶自己。

同时,她还出现了偏执观念和过度扭曲的反应模式,当感到“被抛弃”时,往往以极端激烈的手段去抵御内心的恐惧,甚至不惜伤害自己。

BPD的形成来说,虽然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童年创伤似乎是“标配”。

这种创伤可能是外显的肢体暴力、虐待或言语侮辱,也可以是隐性的心理伤害,如长期冷暴力、父母离异、被抛弃、情感忽视等。

没有谁生来就情绪失调,性格极端,如果不是被自己至亲的人所伤害,又怎么会对亲密关系既恐惧又渴求?

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对问题性环境的适应,或者说是被环境塑造的结果,而在问题性环境中,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就是刺伤无数孩子的第一刀。

正如黄渤所说,孩子就像一团泥,但每个父母并非都是雕塑家。孩子最后能塑成什么样子,跟父母的那双手有着莫大的关系。父母是在潦草塑形,还是在用爱按压,都能看得出来。

父母真切而温暖的爱,将成为孩子避风的安全港。而父母自以为是的糟糕的爱,则会让孩子无处停靠,直至溺死在风暴中。

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