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96-1215

服务热线(早9:00-晚23:00)
首页 >  心理资讯 >  婚恋家庭

合肥心理咨询 | 当婚姻本身就是风险,你还愿意结婚吗?

2023-12-22次阅读

今年2月,湖南张家界一女子遭丈夫割喉的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女子发布的视频中,她称自己曾多次被家暴,被打到流产,试图离婚,却惨遭丈夫割喉

近日,有消息称女子丈夫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长达16厘米的伤口和心理阴影,最终换来的是一年半的刑期和放弃上诉的结果。

看到这里,不禁想问一句:婚姻到底给女性带来了什么?

夫妻间频繁发生的恶性事件,让网友愤慨、震惊的同时,也让更多年轻人“恐婚恐育”。

“不婚不育保平安。”

“不结婚被追求者砍,结了婚被丈夫砍,离了婚被前夫砍。”

“不结婚,你可能在家里,酒吧里,在KTV里;结了婚,你就可能在冰箱里,墙里,化粪池里,河里,海里,山里。”

当朝夕相处的枕边人,变成索命的恶鬼。当婚姻本身成为风险之地,谁还愿意结婚?

 

1.恐的不是婚姻,而是人性

俗话说:恋爱看五官,结婚看三观。

恶性事件的频发,一方面说明现代社会的夫妻矛盾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人性之恶。

悲剧的缔造者,从来不是婚姻制度本身,而是和我们一同步入婚姻的那个人。

一直以来,主流文化所宣传的都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好像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必须要结婚生子,否则就会被外人说闲话,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

于是,很多人迫于外界的压力,匆匆忙忙挑一人结婚,以为能就此安稳过日子,根本不曾细想过对方本性如何。

那些精于算计的人、性格极端的人、有暴力倾向的人,也许通过婚前的暂时伪装,就能顺利进入婚姻中,以名正言顺的关系为名义,折磨对方至死。

老一辈人常说,结婚是人生大事,急不得。

它就像一条河,一旦走进去,再想上岸就非常困难。

因此,在踏入“这条河流之前,每个人都有权利慢慢了解,仔细分辨。

哪怕暴力事件发生的概率前有无数个0,为了避免成为那个1,我们也应该慎重。

婚姻,是建立在感情和彼此尊重基础上的自由选择,而不是摆脱单身和社会压力的盲从。

 

2.婚姻的红利在减少

在过去,结婚是有红利的。

结为夫妻共同生活,就意味着你们形成了一种“合作同盟”——经济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照顾,精神上彼此抚慰

而且,婚姻本身就是一种连接,能够满足个体对于爱和归属感的需求,也能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这种最亲密的连接形式,是在其他关系中无法获得的。

哪怕到了现在,婚姻的红利依然存在,但已开始慢慢减少了。

越来越多的女性实现了经济独立,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方式也让我们与亲友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

结婚,已经不再是唯一能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的方式。

近年来,持续走低的结婚人数,也说明了人们的选择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许多人已经找到了一种可替代婚姻的生活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婚姻的一部分红利已经消亡,而婚姻所承载的繁衍功能、契约价值正在被解构。

 

3.结婚幸福,不婚不幸

看过一则科学家颜宁女士的一则报道,很受触动。

40多岁的颜宁,作为学术界的中坚力量,哪怕带领团队攻克了困扰学术界半个世纪的科学难题,入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但在普通人的眼中,她依然是一个“大龄剩女”。

世俗对于如此优秀的科研人员的评价,就是:再厉害有什么用,不结婚生子,没有家庭,人生也是不完整的。

然而,面对这些非议,颜宁只是淡然又坚定地说:“我不结婚,我不欠任何人一个解释。”

是啊,人们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婚姻只是人生的一个选项,不是必选项。

衡量人生的幸福感,并不以是否结婚生子为标准。

倘若遇到合适的人,当然可以考虑步入婚姻的殿堂。

若是一生未遇到意中人,选择一个人开开心心过,也很好。

只有愿意结婚的感情,没有应该结婚的年龄。

说到底,婚姻只是两个身心成熟的成年人的约定,靠谱的伴侣和家庭支持或许能给你带来幸福,但不靠谱的伴侣同样可能带来巨大的痛苦。

人们选择结婚是为了幸福,选择不婚同样是为了幸福,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活法,是一个多元社会应该具备的生命力。

不必为了规避风险而抗拒婚姻,狭隘地把幸福婚姻的可能性扼杀在摇篮中。

也不必为了脱单而急于结婚,若没有经营婚姻的能力,没有应对风险的底气,也不可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最后,愿我们都有选择结婚的勇气,和选择不婚的底气。

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