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96-1215

服务热线(早9:00-晚23:00)
首页 >  心理资讯 >  心理热评

别再说她是“为爱减肥”了,这种死亡率超高的精神疾病值得被关注!

2023-09-01次阅读

夏天到了,女孩们的减肥大事又将提上日程。

 

最近在B站的纪录片《闪闪发光的儿科医生》中,看到一件令人惋惜的事:

 

15岁女孩因为减肥,在医院里多个脏器衰竭而去世。

图源:B站纪录片《闪闪发光的儿科医生》

 

身高165cm的她,去世时只有24.8kg。

 

医生将女孩抱起做检查,也忍不住说:“太轻了,像抬一床被子。”

 

很多人为这个女孩的逝去感到痛心。

 

但同样也有网友无法理解这种过度减肥的行为,听信某些媒体的一面之词,认为她纯粹是“为爱减肥”,将这种行为称作是“恋爱脑”,并指责女孩父母失职。

 

实际上,网络上这些刺耳的声音,都说明了大众对女孩所患的「神经性厌食症」的不了解。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AN)是一种进食障碍,以对减重的过度追求和对体重增加的病态恐惧为心理特征,以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低于正常标准为行为特征。

 

AN患者通常极度关注自己的体重,非常害怕体重增加,对自己的体像有歪曲的认识,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体像障碍」。

 

这种疾病多发于13~20岁的年轻女性,15~17岁是高发期。

 

它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著称,严重者会导致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强迫等。5%~15%的AN患者最终死于躯体并发症或自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美的需求越来越大,女孩们前仆后继地用自己的身体为主流审美“献祭”。

 

由于神经性厌食症与减肥在一些特点上有相似性,在初期人们常常无法对两者进行区分。

 

一般来说,与普通减肥相比,神经性厌食症主要有以下特征:

 

过度限制饮食:普通的减肥者只是少吃,但AN患者会严格限制食物种量和种类,试图精确计算食物的热量,进食速度缓慢;

过度运动:AN患者的运动强度通常与体力不相称,常常超负荷;

催吐、导泻,滥用利尿剂、食欲抑制剂等各种药物;

没有减重目标,只想无止境地瘦下去;

否认自己有病,隐瞒异常的饮食习惯,拒绝寻求帮助。

图源:电影《骨瘦如柴》

当普通的减肥发展到神经性厌食症的地步,就不再是正常行为,而是一种精神疾病。

当神经性厌食症走进人们视野中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身材焦虑。

 

然而,神经性厌食症并不单单是由身材焦虑引起的。这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综合性疾病。

 

目前公认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等。

 

从心理因素来看,神经性厌食症常常与以下几点有关:

 

个性特征:内向、敏感、要强、缺乏自信心、完美主义等;

对生活缺乏掌控感,转而在对身体的极端控制中寻求自主权;

缺少获得安全感、确定感的途径。

 

已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AN患者在家庭环境、父母关系等方面存在问题。

 

例如,电影《骨瘦如柴》中的主角Eli,在经受母亲出轨、家庭破碎等一系列打击后,对食物的唯一控制感成为了她的救命稻草。

 

对于这些AN患者来说,身材焦虑已经不足以说明她们的心理问题了。

 

她们是在用控制体重的方式,拿回自主权,重获对生活的控制感。

 

在纪录片中,当15岁的女孩体重慢慢掉到60斤时,一切已然失去控制。

 

她对自己的母亲说:“我想活,但我不能接受自己吃东西。”

 

像花一样的年纪,自我意识才刚刚觉醒,很容易受社会“白幼瘦”的主流审美所影响,把身材看得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陷入绝对化思维的她们,认为自己只要稍不注意,就会变得极度肥胖。

 

哪怕体重增加一斤,也会让自己看起来像头猪。

 

对“瘦”的追求就像一个无底洞,令人上瘾,没有人知道终点在哪。

 

作为父母,我们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留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出现减肥过度、厌食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目前,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和药物治疗三种方法相结合。

 

如果可以,我们应该尝试探索厌食背后的心理原因,改变歪曲的认知,这也是治疗这种疾病的根本所在。

 

纪录片中的女孩离开了,我们固然要反思社会中单一审美的霸凌,但更重要的是,承认背后这种需要被关注、被重视的疾病——神经性厌食症。

 

不是所有行为都能用爱去概括,也不是什么行为都能在爱中获得消解。

 

面对逝去的生命,面对陌生的疾病,多一些了解和包容,少一些自以为是的指手画脚,世界会更美好。

 

好消息!扫码预约心理咨询,备注:公众号来访者,将免费赠送一次心理测评,并享受特惠价格哦~

 

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