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将近两三个月没睡过一个好觉了,太焦虑了。”
前段时间,一位全职妈妈走进心理咨询室。
她的孩子小锴(化名)今年正读初三,马上就面临着中考。
然而,初三下学期一开学,原先成绩不错的小凯从班级前三一下子掉到了班级二十名开外。
这可把小锴妈妈急坏了,她多次找小锴谈心,但母子俩总是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无法好好沟通。
小锴爸爸工作忙,经常出差,也指望不上他来教育孩子。
渐渐地,小锴妈妈开始失眠,脾气也越来越急躁,就像被易燃的炮仗,三天两头在家里发火。
经过专业的心理评估,分析师发现,小锴妈妈的焦虑、敌对和躯体化评分都高于正常值,表现出较严重的焦虑症状。
在生活中,像小锴妈妈一样的母亲有很多,她们的生活看似安稳、从容,其实却早已陷入焦虑的困境中。
01
妈妈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的呢?
还记得朋友曾和我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提问:π等于多少?
有一个孩子大声地说:等于3.14。
另一个孩子却回答道:3.1415926……
然后,老师着重表扬了第二个孩子。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常常就是他们焦虑的源头。
有的父母愿意花十多万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只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比别人的孩子差;
有的父母为了买到好学校旁边的学区房,卖掉了现在住的大房子,牺牲了整个家庭原本的生活质量,只为把孩子的“起跑线”提前……
就像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中的上海妈妈阿胖,她为了能让儿子进上海教学质量最好的小学,从幼儿园起就安排孩子学习一年级的内容,练习入学考试真题,上面试辅导班。
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2020年上海开始在幼升小阶段实行“摇号上学”的新政,阿胖的儿子被摇进了一所离家不远的普通公立小学。
得知摇号结果后,阿胖情绪失控,在办公室哭出了声。
但很快,她又找到了一个转学中介,咬牙交了二三十万的中介费后,就开始排队等待转校名额。
而这点投入,不过是她“鸡娃”的开始。
阿胖的父母觉得她对孩子要求太高,好好的童年,被困在培训班里连轴转,于是劝她放养,就像她小时候那样。
但阿胖不肯,她希望孩子能在小的时候多学些东西,面临竞争激烈的社会,孩子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纵使家长“鸡娃”的方式有千万种,其本质都是对孩子未来的焦虑。
每一个焦虑的妈妈,心里都有一个无底洞,即便孩子已经足够优秀,她们仍然会觉得:不够,还不够。
02
我身边也有不少存在“教育焦虑”的妈妈。
比如我的大学同学小琴,她之前在一所重点高中教英语,她女儿也在这所学校就读。
有时候,孩子英语考了90多分,她也会抓狂地责问:
“我教的学生有一半都能考满分,你是我女儿,你为什么才考90多分?说出去别人要怎么看我?我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
工作和育儿的双重压力,让小琴一度患上焦虑症。
她后来辞职,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才慢慢从焦虑症的阴影中走出来。
起初,小琴的咨询师告诉她:“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欣赏和夸赞。”
但小琴觉得执行起来很困难,也很不解:这么简单的英语卷子都考不了满分的孩子,我拿什么欣赏她?
果然,言不由衷的夸奖,非但没有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还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差了——因为孩子觉得妈妈的“夸奖”像是在讽刺自己。
于是,她更加自卑,也更害怕对上妈妈失望的眼神。
小琴的态度转变,来自于女儿78分的一张英语卷,这让她不得不深吸一口气,面对“女儿只能做到这个程度”的现实。
再差还能有多差呢?
算了,随缘吧,放过自己也放过她,小琴心想。
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当小琴舍弃了对孩子预设的期待值后,她终于能够看见女儿最真实的样子:
“她英语成绩确实不太行,但数学老师经常表扬她,而且她画画蛮有天赋的,人缘也好,班上的同学都喜欢跟她玩……”
这一次,小琴终于能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的女儿。
03
每个教育故事的背后,似乎都有一个焦虑的妈妈。
可另一个经常被人忽视的问题是:
为什么焦虑的总是妈妈?爸爸去哪儿了?
大部分时候,妈妈们似乎自然而然地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
当然,爸爸们也不是全然不参与,但绝大多数的爸爸都是间断性的、“一时兴起”式的参与育儿。
比如前文提到的“了不起的妈妈”阿胖,她家的氛围平时是这样的:
当阿胖“鸡飞狗跳”地辅导儿子作业时,阿胖的丈夫就在沙发上打游戏、看视频;
过了好一会儿,他“心血来潮”去厨房给妻儿切了些水果。
又如电视剧《小欢喜》——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乔英子有一个控制欲很强、过度焦虑的妈妈。
但我们通常会忽视,她还有一个不操心的爸爸。
用英子妈妈的话来说,英子爸爸的做法叫“投其所好”。
想起孩子来了,“投其所好”地管一下,这样很容易就能获得孩子的喜欢。
因此,大家提到“育儿焦虑”时,想起的总是妈妈,也许是因为那些实打实的教育责任大部分都落在了妈妈身上。
成为一个妈妈不容易,成为一个好妈妈更不容易。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孩子成功或失败的责任,似乎统统都要归在妈妈身上。
这又如何能让妈妈们心安理得地从焦虑中解脱出来呢?
很少有人会去苛责不管束的爸爸,因为大部分的爸爸都承担了赚钱养家的责任。
但在真实世界中,又有多少妈妈一边要赚钱养家,一边还要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
也许,每一个妈妈在做好“母亲”角色之前,都应该先做好自己。
没有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内心的冲突没有得到解决,妈妈就会把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
这样一来,妈妈累,孩子更累。
更多地向内看,关照自己,拥有自己的生活,可能是妈妈们需要当作一辈子的“功课”去学习的事情。
就像心理学家荣格所说:
“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成为孩子的“保姆”,也不是成为孩子的“教练”,而是活成孩子的榜样。
最新推荐
广州心理咨询 | 当来访者问“我该不该离婚”,咨询师会怎么回答?
2083人阅读南昌心理咨询 | 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都有什么特征?
2083人阅读长沙心理咨询 | 不自信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2083人阅读南宁心理咨询 | 破坏婚姻关系的4种沟通方式,快看看你用过吗?
2083人阅读合肥心理咨询 | 原来,夏天容易烦躁是因为「热怒症」
2083人阅读广州心理咨询 | 好险!「婆媳关系」差点就和谐了……
2083人阅读南昌心理咨询 | 走出焦虑强迫,你需要了解这四点
2083人阅读长沙心理咨询 | 连你也在欺负自己吗?
2083人阅读南宁心理咨询 | 有哪些细节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好不好?
2083人阅读合肥心理咨询 | 心里越难过,笑得越开心,你是这样吗?
2083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