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96-1215

服务热线(早9:00-晚23:00)
首页 >  心理资讯 >  青少年

南宁心理咨询 | 从「沉迷游戏」到回归现实:如何拯救一个网瘾少年?

2024-07-20次阅读

“你知道妈妈的心有多痛吗?游戏吞噬了我儿子……”

一位母亲坐在咨询室的沙发上,抹着眼泪说道。

咨询师看向坐在另一端的男孩,开口问道:“听妈妈这样说,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男孩静默了一瞬,微微低下头,面无表情地说:“关我屁事。”

在心理咨询行业深耕多年,在我们接待的来访中,被贴上“网瘾”标签的孩子不在少数。

家长们的应对方法也大都雷同:没收手机、关掉wifi,苦口婆心地说教,气不过了也会打骂……

这些方法也许可以让孩子好上一阵,但过一段时间,要么恢复原样,要么背着你继续玩。

为了玩游戏,孩子们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从沉迷游戏世界到回归现实生活,家长到底要做什么才能真正帮到孩子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

01

高压之下的孩子,

在网络游戏中寻找自我价值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新版《国际疾病分类》中增设了“游戏障碍”,这也是国内首次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当中。

在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中,有大量来自东亚国家的研究数据,尤其是中国和韩国的案例。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孩子们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很大。

很多家长也不想天天管教孩子,也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乐地长大。

但只要一谈到中、高考,有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摆在家长的面前——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就面临着被教育体系淘汰的命运。

所以,家长们不得不让孩子更努力地去学习。

受到强管束的孩子们,把网络游戏当成高压之下的“避难所”。

同样是竞争,在现实世界中,孩子们需要花上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去学习,才能让自己的分数超过更多人;

但在游戏世界中,TA们只要打怪、升级、买装备,就能让“自身”变得越来越强大。

在一局几十分钟的游戏里,孩子们就能获得即时的反馈和猛烈的快感。

更重要的是,即便在游戏世界里输了,孩子们也不会被真实的人“羞辱”,系统会给TA们匹配水平差不多的玩家,TA们依然有机会可以重新赢回来。

而在真实世界里,没学好、考砸了,就会被老师请去面谈、被家长教育、被同学嘲笑,甚至持续贴上“差生”、“愚蠢”的标签。

很多有网瘾的孩子,往往在现实中遭遇了太多否定和挫败,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只能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找寻满足感和成就感。

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师看来,这是孩子在无法逃脱的学业压力面前,采取的极端逃避行为。

哪个世界有掌声和喝彩声,孩子们就会愿意为哪个世界而停留,因为在那里,TA们能被看见、被肯定。

02

被忽视的孩子,

在网络游戏中寻找“精神父母”

除了高压之下的孩子,还有一类孩子更容易产生网瘾,那就是被忽视的孩子,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

一方面,留守儿童本身就存在情感忽视的问题。

父母被迫离开家去谋生计,孩子常常留给老人看管。

而老人带孩子,只要孩子能够安静下来做自己的事就好,所以他们常常会把自己的手机扔给孩子玩。

某种意义上,留守儿童成了被手机养大的孩子,TA们把情感都投到了网络游戏中,借此寻找自己“精神上的父母”。

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情感发育和社交能力必然受到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大数据编织起来的信息茧房,可能会让一些农村孩子拒绝面对现实。

现实中,家徒四壁,物资匮乏,他们的生活是艰难而孤独的,能接触到的世界是乏味而暗淡的。

打开手机,网上其他人的生活太美好了,仿佛活在另一个他们无法触及的世界。

这会进一步给孩子们的内心带来冲击,加剧他们的自我厌弃感。

只有躲进游戏的世界,他们才拥有对世界的绝对掌控力,打败对手,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或是万人敬仰的王者。

03

如何帮助网瘾少年回归现实?
基于网瘾的两种成因,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尽力做到以下三点: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共情和沟通;

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孩子自由,使TA有躲进想象世界寻求疗愈的权利;

创造孩子与现实世界的连接感,引导TA们关注当下的生活。


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家长没办法和有网瘾的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

家长们总是认为,网络游戏是造成孩子叛逆、厌学的罪魁祸首,但事实上,孩子的问题只是通过游戏上瘾表现出来了。

游戏成瘾的背后,大都是有问题的亲子关系。

比如,我们的咨询师曾让一个有网瘾问题的14岁男孩摆沙盘。

在沙盘游戏中,男孩将代表自己的沙具摆在了沙盘中央,将代表父母的沙具放在了离自己很远的角落,并且背对着自己站立。

咨询室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场景,它似乎在无声传达着孩子内心的孤独和隔离。

那么对这个男孩而言,想改善他的网瘾,就需要先疏通他的家庭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选择和孩子一起进行家庭系统治疗。

咨询师将会从认知层面引导家长去探索如何塑造更加健康的家庭关系,如何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同时也创造机会让家长可以和孩子有效进行沟通。

此外,网瘾治疗还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

通过系统、结构、短程的流派技术,识别和纠正错误认知,改善其网络成瘾行为,同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最后,我想说:

网络、游戏,原本都是中性词;

贪玩、探索,原本也是孩子的天性。

现代社会,没有家长能让孩子永远不接触网络,也没有家长能监督孩子一辈子。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是活在当下,还是活在虚拟世界中。

一如卡夫卡在《致父亲》中写下的那句——

“我是你教育的产物,你是我衡量万物的尺度。”

心理咨询